图片
《菜根谭》应酬篇12:感应俱适,心境两忘内心感受与实际体验完全适合,心灵与环境彼此融合,这也就是人活着的最高境界吧!如果说内心感受与实际体验不能一致,心灵与环境对立,那活着一定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。因为“心”一直寻找的东西,“境”中没有找到,或者“境”没有给到,发生了冲突,形成了对立,那么表示要改变“心”了,不要再固守着“我”,要以忘我之心涉世,当世间不再有固执的“我”,则无一处不是我。正如弘一法师所说,“凡是你想控制的,其实都控制了你;当你什么都不要的时候,天地都是你的。大道至简,无欲则刚。无为,则无所不为。”《菜根谭》中作者用彩笔和利刃作比喻,启发我们把原本坚固的自我融化掉,变成天空,变成水,涵容一切。图片
【原文】:彩笔描空,笔不落色,而空亦不受染;利刀割水,刀不损锷,而水亦不留痕。得此意以持身涉世 ,感与应俱适,心与境两忘矣。【注释】: ①、彩笔: 五彩的画笔。②、落色: 褪色。③、锷(è): 刀剑的刃。④、持身:立身,修身。⑤、涉世: 接触社会,经历世事。涉,经过,经历。⑥、感与应: 因受外界影响而引起相应的反应。应,感应,应验。⑦、心与境: 指意识与外物。心,心灵。境,物,环境景物。图片
【译文】: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天空,笔尖不会褪色,天空也不会被污染;用锋利的刀切割流水,刀刃不会受到损坏,流水也不会留下痕迹。如果能领悟其中的道理,并把它用到修身处世中去,就会达到感触与反应相互适合,心灵与环境景物两者一起忘记的境界。【感悟】:“彩笔描空”,用彩笔描绘天空,晴空不染。“利刀割水”,利刃割流水,水却无痕。这就是“有所为,有所不为”,用这种形象比喻告诉我们:人生总要留下痕迹。《道德经》中有:善行无辙迹,善言无瑕滴,善策不用筹策·····是以圣人常善救人,故无弃人;常善救物,故无弃物。图片
“空不受染”、“水不留痕”,天空广阔,包容了“画笔”的“任性”。因此,天因其“空”,而不染。水的柔弱,躲过了“利刃”的“尖刻”。因此,水因其柔,而无痕。画面意境优美,空灵而飘逸。作者给我们展示的是旷大睿智,心境淡泊的生存之道和精神境界。“空”和“柔”都是一种人生的智慧,“空”放空自己,像弘一法师所说,“一念放下,万般自在。”“柔”,上善若水,像《道德经》中老子所说:“天下柔弱,莫过于水,而在攻克坚强方面,没有什么能胜过过它”。学习天空的博大,学会包容。学习水的柔韧,利他不争,淡泊名利,顺应自然,人生会因此而感应俱适,心境两忘。图片
网图侵删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安全证券配资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